【醫生育兒】被睇死不能畢業自創一套讀書方法 醫生媽媽:沒有甚麼比快樂健康人生更重要

育兒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1/11/03 15:04

最後更新: 2021/11/10 19:02

分享:

分享:

司徒達燕醫生笑言,行醫時見盡各盡兒童病患及生離死別,故個人都會睇開一點,不會過於逼迫子女,小朋友應玩時讓他們玩得盡情盡興,做父母要開明些。

小兒外科專科醫生司徒達燕,26年的行醫生涯,見盡林林總總的兒科疾病,陪伴病人走過康復路、成長路甚至短促的人生。歷練中的領悟:沒有甚麼比快樂健康的人生更重要。

行醫志向人人不同,但司徒達燕醫生的原因卻頗有趣,是父母覺得她不是從事朝九晚五坐寫字樓工作的人。「因為我性格固執、不喜歡聽人講,他們說,我最好做自己可以話事的工作,不如去做醫生啦。」

最新影片:爸媽代子女答問題影響表達能力  辯論尖子拆解入學面試失分位

立志讀醫

父母並非從事醫學相關工作,有親友是醫生,略知他們工作情況,於是覺得女兒適合做此範疇。「聽得多入了腦,小時候接觸都是家庭醫生,能夠做自己工作不用打工確實不錯。這是我想做醫生的最初想法。」

她中學時參加不少社會服務,如到幼稚園、孤兒院和老人院,陪小孩子、長者聊天,既享受其中也開闊了眼界。「我只是一個中學生所識的不多,但一樣可以幫到人,也得到對方欣賞。做醫生同樣可接觸和幫到不同的人,由此想,行醫的性質也適合我。」

她在香港的國際學校考畢預科,順利遠赴英國入讀醫學系。眾所周知,進入醫學院的門檻,內裏都是尖子,要順利過渡並畢業,寒窗苦讀似是必然。「是自己想做的事情,自然不覺得辛苦;過程中付出莫大努力,也會感到值得。」

喜歡的事不覺辛苦

讀醫時,她都會帶著大量書本到圖書館,書本攤滿桌上,然後逃之夭夭跑去玩。「跟自己說玩一會再溫書,同學都睇死我不能順利畢業。」其實司徒醫生有她一套讀書方法。

「由中學開始,父母已不會管束我讀書,課業都靠自己自律。大學是我自己選擇醫科,並非由他人谷出來去讀的,點讀都會覺得辛苦。讀書有我自己的方法,上堂要留心,吸收多點,有問題立即發問,把功課做好。入了腦明白了,自然水到渠成,考試溫習都沒那麼費心。」

司徒醫生格言:讀書時留心聽講,課餘盡情去玩,腦筋才會清醒,死讀是沒有用的。「好欣賞爸爸媽媽沒有在讀書給我壓力,童年時光過得非常愉快,到我生兒育女,我要把這愜意感覺給予我小朋友。童年一過就不能返轉頭,只是一味讀書無得去玩,大個了也追不回來。做了醫生以後,見盡大大小小的疾病和生離死別,更珍惜這點。」

愛上外科

說來有趣,她讀醫時完全無想過做外科,她既怕血、怕黑又怕針,看電影也不看打殺暴力一類。至當上實習醫生時,真正接觸內科和外科,燃起做外科之火。

「當年我做內科是呼吸系統科和老人科,半年過去,感覺不大開心,因我如何盡力去幫助有呼吸問題的病人,隔兩、三星期他們又再因相同問題入院,好像怎也醫不好他。做老人科更慘,病人今天好端端,明天我上班,他可能已不在。」

從事外科時,卻令她有另一番體會,在血管科見有病人舉步維艱,行一段短路已痛不可支,但他接受手術後,可以輕鬆步出醫院,腳痛問題迎刃而解;盲腸炎病人,痛到面容扭曲,醫好後一切如常。「可以幫到人是非常開心的,這是我最想尋找的感覺,愛上了做外科。而且在埋首工作時,全心幫病人,怕見到血的感覺完全卸下,也壯大了自己的膽量。」外科給予她無可比擬的滿足感,於是心無異志選了外科。

司徒醫生(前右三)曾於威爾斯醫院兒科部門工作。(被訪者提供)

醫病也醫心

司徒達燕醫生溫文爾雅,笑容可掬。有一個數月大的嬰兒頭頂長了一顆皮下層肉粒,司徒醫生檢查過後指並無大礙,但父親卻堅持要盡快進行切除手術,原來他的妹妹小時候曾有相同情況,初步診斷是良性,但後來證實其妹長的是罕見惡性腫瘤,要經歷大大小小的治療。嬰兒最後也把肉粒切除了,父母也放下心頭大石。「這些都要花時間細心聆聽父母的想法。我們醫的不只是病,更是家人的心。」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開明醫生媽媽

司徒醫生育有兩女一子,分別13、14 及17歲。當了母親後,她直言在行醫及教養子女上都有徹頭徹尾的影響。「有了孩子後,對病人及其父母了解會加深,身同感受我會多了同理心,了解父母的看法,會更懂得與小朋友溝通,對工作上很有幫助。」

過往曾有前輩跟她說,治療所作的決定,有時需把病人的情況換作是自己子女,會否有相同做法。「這句話聽得多,到自己為人母時,才真正深明說話的真義。做一個好的醫生,不單著眼於手術做得是否好,而是能顧及患者及其家庭的想法和感受。」

工作上也幫助她當媽媽的角色,每一個小朋友、家庭都不一樣,不能一個方法放諸四海皆準。「回到家中,每個小朋友個性都是獨特的,他們的成長與教育需要都各異,不能每個子女都催谷的,可能他未必是讀書的人才;而且每一個人都有自己讀書的方法,要先了解子女的個性,發掘他的長處專長。」

她於疫情前和家人旅行。(被訪者提供)

學會衡量  分析利弊

有些家長不淮子女吃這吃那、不可以看電視、不能打機,家長也會預計她是醫生會更加嚴格,答案出乎大家意料之外。「我不會呢,做醫生看很多研究報告,但要懂得哪些是重要,哪些是初期研究,自己要學會衡量,會與子女分析哪些是好哪些是不好。凡事適量便OK,所以我不會不准兒子打機,不讓子女吃快餐。」

工作上她見盡各種兒童病患,當了媽媽後,她在急症On-call時,最怕是聽到放學時有學生遇上交通意外,第一時間會想子女會否途間意外現場,然後對照傷者年紀是否與自己子女相若,心情不期然會緊張起來。「所以會睇開一點,不會過於逼迫子女,小朋友應玩時讓他們玩得盡情盡興,做父母要開明些。」

記者:周美好

HKET家庭台《靚太廚房》最新一集即睇:https://bit.ly/3qnEUQ7

訂閱Telegram最新🍴✈️🎁優惠及送禮情報:https://bit.ly/3bebLM2